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时辰守护花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时辰守护花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十三点半是未时。时辰是我国传统的计时方法之一。它是以十二地支(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)命名的。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。从子时二十三点到一点开始,到亥时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结束,未时就是十三点到十五点。这个时辰也称做“羊”时辰,因为它对应的属相是“羊”。
十三点半在十三点与十五点之间,而十三点与十五点之间称为未时。所以十三点半是午时末未时初。中国古代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,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。十二时辰由12个特定的名词构成,从古籍中能追溯到先秦时代。十二时表时独特,历史悠久,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宝藏。
末时。
因为午后一点至三点,属未时。而13是下午的一点半,在末时这个时间段所以是末时。
下午三点至五点,属申时。太阳偏西了,猴子喜在此时啼叫,故为“申猴”。
下午五点至七点,属酉时。太阳落山了,鸡在窝前打转,故称“酉鸡”。
傍晚七点至九点,属戌时。人劳碌一天,闩门准备休息了。狗卧门前守护,一有动静,就汪汪大叫,故为“戌狗”。
夜间九点至十一点,属亥时。夜深人静,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,于是称作“亥猪”。
是未时,13时至15时。此时太阳蹉跌而下,开始偏西,故又谓之日侧、日映。午后时间,正是人们小息纳凉休闲时刻。因为这个时间段也是人一天中,最为舒适的时间。
中国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,每个时辰相等於现今的两小时。西周时就已使用。汉代命名为夜半、鸡鸣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时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昳、晡时、日入、黄昏、人定。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,以23点至1点为子时,1点至3点为丑时,3点至5点为寅时,依次递推。
丑时:鸡鸣,又名荒鸡,也就是现在的凌晨1点至凌晨3点。
因为牛都习惯在夜间吃草,农家常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,故称“丑牛”。
寅时:平旦,又叫黎明、早晨,就是现在的凌晨3点至早上5点。
寅时正是昼伏夜出的老虎在凶猛的时候,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,故称“寅虎”。
卯时日出,又名日始、破晓、旭日,也就是现在的早上5点到7点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时辰守护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时辰守护花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cdggw.com/post/1098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