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时辰意思是什么意思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时辰意思是什么意思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,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。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,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。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、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、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、独创于世的。
子zi时,23-1
丑chou 1-3
寅yin 3-5
卯mao 5-7
辰chen 7-9
巳si 9-11
午wu 11-13
未wei 13-15
申shen 15-17
酉yiu 17-19
时辰,是指中的十二个时段,每个时段约等于两个小时,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。
时辰的起点是子时,也就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这段时间,随后依次是丑时、寅时、卯时、辰时、巳时、午时、未时、申时、酉时、戌时、亥时。
子时——晚11点钟到凌晨1点钟;
丑时——1点钟至3点钟;
寅时——3点钟至5点钟;
卯辰——5点钟至7点钟;
辰时——7点钟至9点钟;
巳时——9点钟至11点钟;
午时——11点钟至下午1点钟;
未时——13点钟至15点钟;
申时——下午3点钟至5点钟;
酉时——下午5点钟至7点钟;
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,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。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,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。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、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、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、独创于世的。
十二时辰制。西周时就已使用。汉代命名为夜半、鸡鸣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时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昳、晡时、日入、黄昏、人定。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,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,一至三点为丑时,三至五点为寅时,依次递推。
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。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。汉代之前,这些称谓多有不同,直到汉代太初年间,中国实行了太初历,“其以一日分十二时,而以干支为纪。”(赵翼《陔余丛考》卷34)才基本定型定名①。十二时表时独特、历史悠久,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,也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。
十二时辰把《黄帝内经》的十二时辰养生法,通过计时工具,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,随时提醒人们科学养生,从而让每个人都懂得用《黄帝内经》养生,让科学养生得以普及,这对改善人们体质,提高人们生存质量,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。
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,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。[1]《新唐书·历表》中明确指出:“古历分日,起于子半”,以子时的中点,即现今零时(24时),为一日之始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时辰意思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时辰意思是什么意思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cdggw.com/post/1278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