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易经时辰对照表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易经时辰对照表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易经并不是周文王一个人完成的,跨度长达几百年。周文王是最早写周易的,然后他的后代周公姬旦也有很大的补充,到后来的春秋时期孔子又为周易做了十翼。因为中国有确切是在公元前854年,所以具体的时间不是很清楚,只能说是从殷商末期到春秋时期。
易经曰:算卦推测出来的是以当前条件会导致你要的时间、地点、方面的事情的结果,但是不能保证该事必定发生,因为当前的条件可能会在今后的过程中被改变。
所谓阳历,就是我们常说的公历,是国际通用历法。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有阴阳的思想,易经的易字就是日和月的组合,阳最直接象征就是太阳,阴最初象征就是月亮,太阴。所以,我们来百姓常说阴历、阳历说到根本就是太阳、地球、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。
那么,阳历,也叫公历,说白了就是当人们能够计算出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,定为一年,就是太阳历,阳历。最初能计算出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时间的是古代埃及人。埃及人计算出球绕太阳一周是365天多一点点,最早形成了太阳历。后来,埃及人的阳历被古罗马凯撒修订成儒略历。
八千年前,伏羲创造了《八卦》,中华术数学文化从此诞生,四千六百年前,黄帝创造了《黄历》,术数文化的更加精密科学,至简至易,随着时间的延伸,衍生出《连山》《归藏》《四柱》《六壬》《奇门》等等传统术学,我们详细分析中国术数学的历史,就会发现,历数学就是术数学的精髓和根本。
我们研究中国术数文化的发展过程,深深感觉到中国传统术数文化固步自封、腐朽没落,就拿《黄历》来说,经过多少年、多少朝代的发展、改进,更加精益求精、一丝不苟,但是他的形式还是四柱即年柱、月柱、日柱、时柱,已经远远脱离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步伐,比如说四柱中最小的时柱的时间定量为二个小时一时辰有,而命名为“Summit”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可达每秒20亿亿次;二小时时间,美国BFE超级火箭仅仅需要一个小时就能绕地球飞行一圈,飞到中国只需要10分钟左右的时间。如何应用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文化来加以表述?
《易经》的描述为“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”,比如大的范例:宇宙空间,无边无际、月亮、地球、太阳,而小的范畴:原子、夸克、粒子,那么作为《易经》表述时间的单位如何才能做到其小无内?中国的传统术数文化要想健康发展,必须颠覆整合、开拓创新,才能与时俱进,更上层楼。
贵龙时空学五大创新之一就是破译传统《黄历》的结构、数理密码,无限延伸扩展、补充完善,独悟独创《贵龙干支历》简称《贵历》,对传统记时方法即《阴干支历》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,在应用传统、尊重传统、学习传统而又批评传统、整合传统、创新传统的道路上迈出可喜的一步。下面是《贵历》的简介,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。
年柱、中柱、将柱、月柱、日柱、时柱、课柱、知柱、转柱、瞬柱、念柱、微柱
木星、太阳、月亮、地球、单位时间内运动的物体等等
一年、一月、一月、一月、一日、二小时、十分钟、五十秒、4.1667秒、0.3472秒、0.0289秒、0.0024秒,直到无穷无尽。
因为一般不需要那么精确。
对于古代慢节奏生活来说,不需要精确到分钟毫秒。
而且,即便是现代,一般的重大***也是以小时为单位的。
此外,有兴趣你可以看看司马迁史记的历书,其中历数甲子篇里所用的四分历,能够精确到毫秒。
再比如汉书律历志,“是故元始有象一也,春秋二也,三统三也,四时四也,合而为十,成五体。以五乘十,大衍之数也,而道据其一,其余四十九,所当用也,故蓄以为数。以象两两之,又以象三三之,又以象四四之,文归奇象闰十九及所据一加之,因以再扐两之,是为月法之实。”这里算的是一个月有多少天。说穿了就是{〔(1+2+3+4)*5-1〕*2*3*4+19+1}*2÷81。你可以算算最后是多少,和现代的一月天数比起来又差多少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易经时辰对照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易经时辰对照表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cdggw.com/post/510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