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时辰的名称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时辰的名称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【子时】夜半,又名子夜、中夜: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。(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)。
【丑时】鸡鸣,又名荒鸡: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。(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)。
【寅时】平旦,又称黎明、早晨、日旦等: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。(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)。
【卯时】日出,又名日始、破晓、旭日等:指太阳刚刚露脸,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。(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)。
【辰时】食时,又名早食等:古人“朝食”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,(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)。
【巳时】隅中,又名日禺等: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。(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)。
【午时】日中,又名日正、中午等:(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)。
【未时】日昳,又名日跌、日央等:太阳偏西为日跌。(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)。
【申时】哺时,又名日铺、夕食等:(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)。
【酉时】日入,又名日落、日沉、傍晚: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。(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)。
十二个时辰是,子,丑,寅,卯,辰,己,午,未,申,酉,戍,亥。每个时辰2个少时,十二个时辰24个小时,子时是晚上十一点至十二点,丑时是晚上一点至二点,寅时是凌晨三点至四点,卯时凌晨五点至六点辰时早七点至八点,已时九至十点,午时十一至十二点,未时一至二点申时三至四点,酉时五至六点,戌时七至八点,亥时九至十点。
古代一天可分为12个时辰。 这12个时辰分别是子(zǐ) 、丑(chǒu) 、寅(yín) 、卯(mǎo) 、辰(chén) 、巳(sì) 、午(wǔ) 、未(wèi)、申(shēn) 、酉(yǒu) 、戌(xū) 、亥(hài)。 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,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,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。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。
子时:23:00-1:00 丑时:1:00-3:00 寅时:3:00-5:00 卯时:5:00-7:00 辰时:7:00-9:00 巳时:9:00-11:00 午时:11:00-13:00 未时:13:00-15:00 申时:15:00-17:00 酉时:17:00-19:00 戌时:19:00-21:00 亥时:21:00-23:00
我们的祖先白天观日、夜间观星,根据当时的生产生活情况,将一天平均分为十二个时段。又因古人将天穹以北极星为中心划分为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十二个方位,他们认为太阳每昼夜绕北极星旋转一周,分别经过这十二个方位。
除了用地支计时,古人还给这十二个时辰起了富有诗意的名字:夜半、鸡鸣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时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昳、晡时、日入、黄昏、人定。
中国古代十二时辰的顺序:子 、丑 、寅 、卯、辰 、巳 、午、未、申 、酉 、戌 、亥。
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,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,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。23~1点是子时,1~3点是丑时,3~5点是寅时,5~7点是卯时,7~9点是辰时,9~11点是巳时,11~13点是午时,13~15点是未时,15~17点是申时,17~19点是西时,19~21点是戌时,21~23点是亥时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时辰的名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时辰的名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cdggw.com/post/553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