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怎么分时辰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怎么分时辰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一天二十四小时,划分为十二个时辰,每个时辰两个小时,这是我国古代流传到现在还在使用的计时方法。十二个时辰以十二地支为名称,分别是:“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”。一天的时间从子时二十三点到一点开始,依次往下排列,亥时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为一天的时间结束,周而复始。
子时23~1点,
丑时1~3点,
寅时3~5点,
卯时5~7点,
辰时7~9点,
巳时9~11点,
午时11~13点,
未时13~15点,
申时15~17点,
一更是一个时辰,一夜分为五更。
1、一更在戌时:夜从黄昏始19~21点。
2、二更在亥时:定昏人不静 21~23点。
3、三更在子时:23~次日凌晨1点。
4、四更在丑时:凌晨1~3点。
5、五更在寅时:凌晨3~早上5点。
古时候将一夜分为五更,分别指的是一更,晚上的七点至九点。时辰为戌时。二更,晚上的九点至十一点,时辰为亥时。三更,夜间23点至次日凌晨1点,时辰为子时。所谓半夜三更指的就是这个时间段。四更,1点至3点,时辰为丑时。五更,三点至五点,时辰为寅时。
一更:戌时,相当于今天的19点~21点;
二更:亥时,相当于今天的21点~23点;
三更:子时,相当于今天的23点~1点;
四更:丑时,相当于今天的1点~3点;
五更:寅时,相当于今天的3点~5点。
由此可知,古时将一夜划为5时辰合今天10小时,从晚上7点至次日5点。这一划分基本上与今天大同小异。
古代一时辰分上中下三个时刻不是上下,而是一时三刻 ,一刻十五分钟。常说的午时三刻,而没有说午时下刻的一个时辰分为八个时刻。有分为上四刻和下四刻,上四刻是子时23点至次日0点,下四刻是北京时间一点到点就是丑时,以此类推好的
老黄历中的时辰是中国农历黄历计时的单位。中国农历将一天按照十二地支进行排序,并将这十二个地支分为十二个时段,并以两小时为一时段,这就是中国农历的时辰。从半夜起算,半夜十一点到一点为子时,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。全天共十二个时辰即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
谢谢邀请。古代最常用的计时是用“时辰”,将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,分别是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从晚上十一点开始,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。而我们所说的“刻”,其实来源比较久远。直到清朝才定下与今天一样的概念,通常是十五分钟。打个比方,子时三刻就是23点45分。
那我们经常看电视剧里面说三更半夜,天干物燥,小心火烛是指什么?由于古人没有像现代社会家家户户有这么方便的计时工具。所以***会安排固定的人打“更”一更是两个小时,也就是一个时辰。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,按时更换,叫“五更”,由此便把一夜分为五更,每更为一个时辰。戌时为一更,亥时为二更,子时为三更,丑时为四更,寅时为五更。半夜往往就等同于三更时,也就是说从23点到次日凌晨1点就是古人的三更天了,也就是半夜。
谢谢各位的指教。我觉得“刻”这个时间单位也许是中国独创,其他国家没有这一概念。每天十二时辰共九十六刻,每时辰八刻,每小时四刻。但这还只是网友的见解,希望有更加权威的依据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怎么分时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怎么分时辰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cdggw.com/post/664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