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古代的时辰是怎么划分的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古代的时辰是怎么划分的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【子时】zǐ shí夜半,又名子夜、中夜: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。(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)。 【丑时】chǒu shí 鸡鸣,又名荒鸡: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。(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)。 【寅时】yín shí平旦,又称黎明、早晨、日旦等: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。
(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)。 【卯时】mǎo shí日出,又名日始、破晓、旭日等:指太阳刚刚露脸,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。(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)。 【辰时】chén shí食时,又名早食等:古人“朝食”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,(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)。
【巳时】sì shí隅中,又名日禺等: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。(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)。 【午时】wǔ shí日中,又名日正、中午等:(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)。 【未时】wèi shí日昳,又名日跌、日央等:太阳偏西为日跌。
(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)。 【申时】shēn shí哺时,又名日铺、夕食等:(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)。 【酉时】yǒu shí日入,又名日落、日沉、傍晚: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。(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)。 【戌时】xū shí黄昏,又名日夕、日暮、日晚等:此时太阳已经落山,天将黑未黑。
天地昏黄,万物朦胧,故称黄昏。(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)。 【亥时】hài shí人定,又名定昏等:此时夜色已深,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,安歇睡眠了。人定也就是人静。(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)。
中国古时用地支来计每天的时辰,相对应的是:子时(23-次日1),丑时(1-3),寅时(3-5),卯时(5-7),辰时(7-9),巳时(9-11),午时(11-13),未时(13-15),申时(15-17),酉时(17-19),戌时(19-21),亥时(21-23)。
一天分十二时辰
古人计时,只根据天色把一日划分为若干时段,如天将亮时为昧旦,日出为晨,太阳正中时为日中,日落之后为黄昏,夜晚叫宵或夕等等。后来,又将一昼夜分为十二等份,即十二个时辰。《左传??昭公五年》杜预《注》,载有十二时辰的完整名日为:夜半、鸡呜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时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昳、晡时、日入、黄昏、人定。十二时辰始于何时?据考证所得,是始于漠代。汉武帝时,以十二地支代表十二时辰,代替了原先的夜半、鸡呜、平旦……。每一时辰又分为两个小时段,如子时为子初、子正,丑时为丑初、丑正……。这样,一昼夜十二时细分为二十四小时,和现在的用法完全一致了。例如:子时为夜间十一时至一时,丑时为一时至三时,寅时为三时至五时,馀此类推。不过十二时的概念,后世仍常沿用。人们又常提到五更天。究竟五更又是甚麽呢?古人常以五更为计时单位,将一夜分五更,每更约为一个时辰。初更(一更)相当于戌时,二更相当于亥时,三更相当于子时,四更相当於丑时,五更相当于寅时。往时北京紫禁城中有更鼓楼,黄昏后鼓楼呜钟108声然后起更。南京、西安、天津等城市也建有鼓楼,每夜有更夫根据鼓楼上指示的时间打更报时,可说是保存旧习的表现。
十二时辰和现代时段对照表
夜半 鸡呜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
十二时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的时辰是怎么划分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古代的时辰是怎么划分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cdggw.com/post/7694.html